智能袜机展|聊一聊袜机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针织工业的发展起源于织袜。织袜工业隶属于针织业的范畴,以前中国从未有织袜此类工业存在,只因当时国人穿的皆是布袜。从1879年起,西方的针织品输入中国,受其影响,针织企业相继在一些沿海进口商埠开办,我国的织袜工业也由此兴起。接下来智能袜机展小编就来聊一聊袜机的起源与发展。

袜机的起源与发展——从手工到智控

初期的手摇织袜机只能织毛线(绒)袜,袜机的劳动强度很大。

手摇袜机的进口与本土生产

从1879年起,最开始是采用的从英、德国进口的手摇袜机,规模小、产量低。到1912年,上海家兴工厂仿制出国内最早的手摇织袜机,国产的袜机较进口袜机便宜很多,每台当时售价只有几十元。

手摇袜机与电力袜机

上世纪初电动织袜机才开始传入中国。电动织袜机具有生产速度快,劳动强度小等特点。但由于建立一个电动织袜厂的成本远远高于手摇袜厂,在七、八十年代的江浙,山西,东北,广东,河北等地的袜子行业也还以手摇织袜机为主。

电力织袜机的市场占有

电动提花织袜机当时因为价格、技术、维修、使用等各方面的原因,也只有一些国营袜厂使用。所以当时的电动袜机市场相比手摇袜机占有率并不高。

此时,国内出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使用电力袜机织袜的机器工业,和以南汇、无锡、硖石、平湖等地为代表的使用手摇机织袜的手工工场两大部类,织袜业成为一种跨层次的“两栖”行业。

从电动到电脑织袜机时代——从手工到智控

无法“一体成型”的电动袜机

电动织袜机使用时还需要多台机器才能编制出一只完整的袜子,这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操作的繁琐性(所以直到现在人们把电脑袜机称之为一次成型织袜机)。

后来改进的电动织袜机安装提花滚筒可以编织一些有规则的花型,但都没有电脑织袜机可以一次成型的技术来的高效便捷。

智能袜机展浅谈现代电脑袜机的绝对优势

花型:现代袜机制造商在提高电脑控制化程度和改进计算机辅助花型设计系统的同时,注重全成型、功能性和高效率袜机的研制,使花式袜品不断翻新,编织图案更方便快捷。

旧时的袜品颜色单一,图案单调;现代袜品花色品种繁多,图案形式多样: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多套色应有尽有。

工艺:袜子的图案主要是由单针筒袜机完成的。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袜子的花型图案进行编织程序设计,根据提花袜的不同组织结构进行设计与提花编织,通过不同颜色的经纱和纬纱的排列运用组合,来形成不同风格和样式的装饰图案。

生产规模:手摇袜机初期的熟练工能达到每小时4-6双;

电动袜机以著名袜业小镇诸暨为例,1961年,诸暨生产线袜1.44万双;而据最新报告得知,诸暨大唐袜业年产袜子60多亿双,占全国产量的65%。产出的袜子数量有如此巨额的增长与诸暨本地不断引入先进的电脑袜机与配套设施息息相关。

中国的纺织业从手摇袜业开始发展,由于技术限制,以前的袜子颜色单一,图案也较为单调,这样的袜子或许可以满足较低水平的需求,但对于中国的纺织业来说要升级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以上就是智能袜机展小编整理的内容,想了解更多信息,推荐您来参观智能袜机展。